Monday, June 22, 2009
昔字.惜字.習字
在letterpress的課程中認識字體的個性及在不同時代背景的演變
letterpress在數位出版印刷前,是平面溝通的主要媒介,發展至今已經超過500年的歷史,因為不同的時代背景需求產生不同的字體結構,在印刷還未發明之前,一般都是由抄寫員徒手製造書籍和文件,直到十五世紀初,由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發明了活版字,而活版印刷的出現,讓書籍得以大量生產,早期的字體結構接近手寫體,筆畫的粗細結構接近古典傳統的字體設計,到了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和大眾消費的興起, 因應大量廣告設計的需求,設計出各種不同比例、重量(粗細)和裝飾樣式的字體,與圖像產生對話關係。同時也有一些藝術家試圖打破這種同質性,將letterpress運用在詩、藝術創作與限量書籍中,用其獨特的藝術觀點, 展現技術應用的多元性,緊接著Bauhaus設計學院的成立,致力於同時擁抱藝術與科技,以幾何結構、功能理性的需求發展字體設計,也建立了許多沿用至今的平面設計準則*
*目前平面排版軟體中應用的設計準則,由傳統的鉛字印刷衍生而來,例如字體的大小 (point) 來自於實際鉛字塊的高度,leading 行與行間距,將鉛條 lead 放在2行文字間
Designing=Planning
電腦排版比letterpress更能靈活設計出多變的圖文效果, 很可惜我們擁有這些技能, 卻總是急著把事情完成,相反的,與letterpress互動的過程中,從揀字開始,直接接觸到字的形體,字體本身的重量,材質, 味道,產生獨特的觸感,在排字的過程,觸摸到每個字間的距離感, 感受字的移動,每個字母與所組成的字彙間的距離關係, 必須不停地檢查調整,聚精會神地注意顛倒的字體,注意時時刻刻會發生的失誤,對字的斷句,每一行的停頓, 段落間的協調與穩定性都在做判斷,逐漸養成對文字排版的視覺敏銳度,接著墨色的濃淡調配,墨量的控制,放在印刷機台上,左右留白空間的計算, 每印一次,必須檢查字體是否因壓力而磨損或斷裂,這些一絲不苟的流程要求, 每一個微小細節的專注與嚴謹, 完美精準計算與工藝技術的完美搭配呈現,都是造成letterpress印刷品質獨特優美的原因,也是設計師養成的最佳訓練 。
在印出的作品中,每一個字單獨接觸到墨色,咬住紙張的痕跡,造成頁面的空間感, letterpress結合機械理性的精密計畫與製作過程的手工勞力, 背後的創意、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在作品上留下獨特的印記,而讀者也能透過痕跡碰觸到作者細膩的巧思安排。
感受字體的體溫
在鑄字行裡,看到字的原型被雕刻出, 翻製成母模 (字母),再經過高溫鑄造,在印刷的過程裡,揀字, 排字, 一再試印調整,一直被注視著,一個字裡,隱藏了許多有獨特感覺的雙手和雙眼,同時也凝鑄了在有限的時空裡,創作者思考著如何在有效率印出文字的美好質感,既安靜又熱情像智慧挑戰的溫度。
語言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重要資產,特別台灣保留了傳統中文書寫系統,字體的流傳更記錄了歷史時空獨特的發展,在數位出版的趨勢下,也因為天天使用數位科技溝通,漸漸失去對字的意義和造字之美的感受力,透過中文活字印刷的保留與推廣,除了讓民眾體驗無形的思想形成有形的文字的過程,建立對字體的認識與欣賞,同時在印刷緩慢的過程中,重新發現這些一筆一畫,感受字體的聲音與溫度,摸清楚這些字背後的故事,最後帶走記錄這段互動對話所留下的獨特壓痕。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