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 2008
【時間在後來會贈予我們什麼】>> 讀駱以軍的經驗匱乏者筆記
第一次看完駱以軍的書,是在芝加哥。 從圖書館裡借來的【遠方】,書裡集結他在壹週刊固定發表的專欄 〈別懷疑,數字週刊也有認真悲傷的作家駐足〉 ,我就跟著書進入一個個虛實交錯的夢境,一個人隨著夢囈傻傻地笑著。
後來讀到他為了好友袁哲生自殺所寫的【時間在後來會贈予我們什麼】,談到《五年級的小說家—這些靠文學獎拔耀而出線的五年級作家, 在這些媒體上露臉常以其他形式 〈短書評專欄文字、採訪、 配合專題企劃的遊戲之作 〉,這些五年級作家鮮少犯錯,配合度高,對於編輯邀情總能以不可思議之專業能力合乎框架限制完成。》
《我對哲生的提早離開感到震怒且傷心, 我們不是曾在青春啟蒙時不看小說先翻讀那些偉大小說家們的創作年表? 》《哪一個不是老狗賴活拖著死在書桌前的最後一行字? 我們不是曾經相信波赫士說的:我把我的歧路花園留給許多未來 〈不是給全部的未來〉…..難道如我一位尊敬的朋友所說:一個偉大小說家一輩子寫一本小說就夠了,那之後的,種種的錯誤嘗試、敗筆,和真實世界打交道的泥濘行軍,在到達下一本真正代表作出現之前的痛苦書寫, 暗夜孤燈和魔鬼交換經驗…..的一切,都不算數了嗎? 》
《這樣的虛無與苦悶在一個接一個五年級頂尖小說家自殺之後,便成了集體的啜泣和驚恐…..他們的作品終於在靜止後被人們痛惜珍貴地駐足閱讀。自殺變成了小說漫漫徒刑最欠缺想像力的行動劇? …小說的時間從來不該是如葬禮般被凍結的時間。》
《一個登山家的一位晚輩在他們視為朝聖地的後又白峰墜崖而死,那之前這位青年陷入一場對一有夫美婦的絕望之戀, 但這個主角非常嚴峻地相信:對一個偉大的登山家來說,到後又白峰攀登是一件近乎宗教之舉,決不可能帶著塵世之糾葛。他力抗媒體,要求專家鑑定,截斷的登山索是心智惑亂下的粗疏,而非刻意切斷, 那一切只因一個固執之念:他絕不是自殺,他只是失足墜落。》
這是目前讓我最感動的紀念文章, 我看到他們誓言攀越小說這座高峰,他怎麼可能放棄了,《他只是失足墜落》,我聽到了作者大聲嘶吼,回音迴盪在山谷間。
這裡,小說家告訴我們,時間在後來會贈予我們什麼,那是什麼? 沒有人有標準答案,或許不會有答案,我想到最近的傳奇人物--競選美國總統的歐巴馬, 他在1995年曾經出版個人自傳, 他本來是想要成為一個小說家,美國媒體評論,他擁有小說家的筆觸,一個文化人如此說,這或許是什麼他的演說能如此撼動人心,締造傳奇。
參考閱讀
《經驗匱乏者筆記》+《西夏旅館》>> 駱以軍
《靜止在:最初與最終》 >> 袁哲生
《波赫士全集》>> 波赫士
《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 歐巴馬
《文茜的世界週報》>> 陳文茜《中天新聞台 / 每週六日晚間十點到十一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